一、背景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動下,全市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呈現轉型加快、活力增強、品牌彰顯的良好發展態勢,成為穩增長、調結構、擴內需的重要動力。特別是2019年市政府辦公室印發了《宜春市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宜府辦發〔2019〕34號),各地克服疫情等不利影響,全市文化旅游表現出強勁活力。但與發達文旅地區相比,我市文旅產業在體制機制、資金投入、項目建設、人才隊伍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差距和短板?!笆奈濉逼陂g,如何持續推動文化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充分釋放文化旅游業發展活力,加快文化旅游強市建設,市級層面需要繼續出臺相關意見。
二、政策依據
1.《江西省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贛府廳明〔2021〕65號)
2.《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贛府廳發〔2022〕8號)
三、主要內容和舉措
《實施意見》共分為九大部分31條,主要如下:
第一部分為指導思想。
第二部分為工作目標,分為總體目標和創建目標兩項。提出到2025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文化娛樂消費支出占消費支出比重達到6%,旅游接待年均增長11%和13%左右,旅游總收入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持續提高,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以上,創建一批國家級、省級文旅品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旅游幸福感和獲得感。
第三部分主要任務。包括“深度發展康養旅游、全面發展度假旅游、持續發展生態旅游、提升發展鄉村旅游、融合發展文化旅游、創新發展紅色旅游、加快發展城市旅游、培育發展文旅新業態”八個方面。我們將發展康養旅游、度假旅游擺上重要位置,并指明了新業態旅游發展方向。每個方面力求突出重點、優勢和補齊短板。
第四部分為加強宣傳營銷。包括“推出旅游精品線路、塑造鮮明旅游品牌、創新主題節慶營銷、形成立體宣傳矩陣”三方面,主要提出擴大“宜春多勝游”品牌影響力,重點突出溫泉之鄉、禪宗圣地、中國藥都、月亮之都等特色文旅品牌,打造成省內外一流的節慶品牌,全方位傳播宜春文旅品牌。
第五部分為推進科技賦能。包括“完善智慧旅游建設、推進旅游科技融合”兩方面,重點聚焦云平臺迭代升級和智慧旅游監管平臺建設,推動5G、AI、VR等新技術在文旅場景的廣泛應用,打造一批文旅數字IP項目。
第六部分為提升服務水平。包括“提檔景區基礎設施、提高旅游服務水平、打造誠信旅游市”三方面,多措并舉提升全市旅游軟硬件設施建設水平,大大提升宜春旅游的吸引力、美譽度、影響力和競爭力。
第七部分為完善要素支撐。包括培育特色餐飲住宿品牌,推動旅游商品高品質開發,構建“快進慢游”交通網絡和打造多元文化娛樂業態。
第八部分為做大市場主體。一是培育龍頭文旅企業,培育一批具有原創力和競爭力的品牌文旅企業;二是立足產業招大引強,找準行業頭部企業、上市公司來宜投資文旅項目;三是打造標桿產品項目,突出明月山溫湯、靖安、銅鼓、樟樹等地的標桿品牌。
第九部分為強化產業保障措施。分別從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政策支持、獎勵品牌創建、建立人才智庫、強化監督考核五方面落實保障措施。提出建立健全文旅產業發展領導機制,建立市領導掛點聯系重點旅游項目機制。支持各地探索旅游綜合用地開發模式,穩妥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工作。獎勵重點文旅品牌,對全市文旅產業強鏈、延鏈、補鏈和改造提升,并納入固投統計的項目進行擇優支持。引進一批領軍型、高層次旅游人才,培養一批優秀文旅企業領頭人,提高從業人員業務水平等。發揮監督考核在推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中的“風向標”和“指揮棒”作用,對重點任務,定期督查并通報落實情況。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