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落實中共江西省委辦公廳、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紅色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工作的意見》精神,有效推動全市紅色文化資源優先保護、合理開發、科學管理,進一步彰顯宜春文化魅力、傳承紅色基因,結合我市實際,現就推進紅色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以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為核心,統籌推進全市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著力加強革命文物保護修復和展示傳播,著力深化紅色文化挖掘和利用創新,全面推進《宜春市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20-2022年)實施方案》(宜辦發〔2020〕2號)落實,為推動宜春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二)發展目標
以“讓中心城區強起來、讓縣市區跑起來、讓大宜春立起來”為目標,以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為抓手,重點開展機制建設、搶救修繕、創新傳承、紅色旅游四大任務,力爭到2022年,整理一批紅色文化資源檔案資料、修繕一批紅色文化舊址舊居、建成一處紅色教育示范基地、開展一系列紅色文化主題活動、推出兩條精品紅色旅游線路,紅色旅游年接待規模2100萬人次,年綜合收入達到60億元,宜春紅色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工作進入全省前列。
二、加強紅色文化資源深入挖掘和科學保護
1、開展紅色文化資源常態化普查與定級。將紅色資源的普查工作常態化、日?;l現一處,認定一處,保護一處。認真貫徹上級精神,將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時期留存的代表性舊址列入普查范圍。不分批次,對意義重大、保存完整、有代表性的及時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加強對革命文物和革命文獻檔案史料、口述資料的調查征集工作,開展革命文物及資料的定級建檔工作。(牽頭單位:市文廣新旅局,責任單位:市史志辦、市檔案館)
2、堅持紅色資源整體規劃與環境協調。配合編制全省紅色文化資源全面保護與開發利用總體規劃,重點將秋收起義、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紅一軍團(紅一方面軍)轉戰宜春等具有較大政治影響和歷史價值的紅色文化遺址列入規劃。進一步注重紅色舊址的周邊環境整治和開發利用,對有紅色資源的鄉村,要在鄉村振興部署中充分挖掘鄉村紅色遺存,保持鄉土特色。在紅色資源豐富的鄉鎮、村莊給予政策、資金、項目扶持,統籌規劃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把紅色旅游與鄉村旅游結合起來。(牽頭單位:市文廣新旅局,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
3、加強瀕危紅色資源搶救性修繕。對紅色文化資源實施分類保護,落實屬地管理責任,迅速開展一次紅色資源現狀巡查和安全評估,摸清亟待修繕的紅色舊址舊居底數。以解決維修資金為抓手,督促當地政府落實主體責任,以縣級財政為主體,以市級財政為補充的方式籌措資金。重點抓好武曲宮、奎光書院、蕭家祠、水江列寧小學、湘鄂贛邊境指揮部舊址、仙源湘鄂贛省紅色中心醫院舊址等修繕工程。(牽頭單位:市財政局、市文廣新旅局,責任單位:有關縣市區人民政府)
4、主動對接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江西段建設。上報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江西段)拓展建設區保護傳承工程項目《銅鼓紅軍主題公園(紅色街區)項目》,重點做好紅軍主題公園雕塑、陳展、網紅打卡、夜景燈光、演藝舞臺,修建旅游步道、公園水面治理、管網、綠化及周邊環境整治,紅色街區店面外立面改造,修建旅游公廁、停車場等;上報《萬載縣湘鄂贛革命紀念館新館建設項目》,包括紀念廣場、雕塑、園林綠化、主體建筑。鼓勵支持其它4個拓展建設區宜豐、上高、高安、奉新上報保護項目。(牽頭單位:市文廣新旅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有關縣市區人民政府)
三、提升紅色文化資源活化利用水平
5、提升紅色旅游發展質量。創新紅色旅游投入機制,主動向上爭取各級紅色旅游發展資金,引導社會資金積極參與。積極引進在旅游開發建設和運營管理領域經驗豐富且規模較大的企業集團參與紅色旅游景區開發建設和運營管理。提高運營效益,培育專業人才,提升服務質量。加強區域紅色旅游合作,推進周邊紅色資源整合,重點打造兩條紅色旅游線路:一是秋收起義之旅精品游線,依托銅鼓秋收起義前委所在地的重要歷史地位,聯合周邊地區,打造以銅鼓為起點、以井岡山為終點的秋收起義之旅精品游線;二是湘贛邊紅色之旅精品游線,聯合湘贛邊紅色旅游縣(市、區)瀏陽、萬載、上栗、湘東、醴陵等地紅色景點打造紅色精品線路,開拓紅色研學、團隊拓展的體驗式線路。推進紅色旅游景區標準化建設,提升景區建設水平和服務質量,充分利用5G、沉浸式體驗等現代科技,提升銅鼓秋收起義沉浸式體驗中心項目,推進萬載縣湘鄂贛革命紀念館數字化建設。加強對紅色旅游專業人才的培訓力度,生動講述宜春紅色故事,實現紅色旅游服務向專業化、規范化和人性化方向發展,通過一系列的舉措,配齊配強旅游人才隊伍,理順旅游管理經驗模式,不斷提升宜春紅色旅游服務質量。(牽頭單位:市文廣新旅局,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有關縣市區人民政府)
6、打造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以銅鼓、修水、安源三團起義地為中心,聯合平江、瀏陽、醴陵等地,將湘贛邊秋收起義革命片區進行整體規劃,打造成為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以贛湘兩省紅色文化旅游共同體(24個縣市區)為基礎,發起成立區域旅游營銷宣傳推廣聯盟,通過線上線下雙渠道開展區域旅游營銷,打造區域紅色旅游新品牌。圍繞贛湘邊區域旅游合作愿景、項目、意義等方面,每年定期在銅鼓舉辦贛湘紅色旅游合作高峰論壇。實施紅色旅游創客行動計劃,開發影視、動漫、演藝、歌曲、文創等紅色創意產品。舉辦系列紅色主題活動,豐富紅色旅游業態,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性、帶動性和影響力的紅色旅游品牌。(牽頭單位:銅鼓縣人民政府,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新旅局)
7、創作推出一批紅色文化藝術精品。以紅色遺址遺跡、重大歷史事件、重要黨史人物為主題,策劃創作一批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紅色戲劇、歌曲、影視作品。舉辦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主題書法、攝影展、美術展和詩詞創作大賽。設立宜春市紅色文化藝術基金,對紅色文化藝術創作與宣傳進行扶持。(牽頭單位:市文聯,責任單位:市文廣新旅局、市史志辦、市社聯、宜春學院)
四、加大紅色文化推廣宣傳教育力度
8、建設紅色干部培訓基地。做強銅鼓秋收起義干部學院,新建學員宿舍、報告廳、圖書閱覽室、電子閱覽室、遠程教學室等相關辦學設施,全面提升硬件水平。加強師資力量,聘請國內知名專家為客座教授,邀請全市黨史理論學者以及老黨員、行業模范等作為兼職教師進行授課。統籌全市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出一批精品課程和特色研學路線。打造一批紅色文化公園、紅色社區、紅色鄉鎮,建成與秋收起義干部學院配套補充的現場教學點。(牽頭單位:市委組織部,責任單位:市委黨校、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9、推動紅色文化教育進校園。宜春各地分布著大量的革命遺址、紀念設施、實物史料等紅色文化資源。用好宜春紅色文化資源,將宜春紅色革命歷史納入各級黨校培訓必修課程,開展每期一堂紅色舊址現場教學,撰寫一篇心得體會,讓學員深切感受宜春革命的崢嶸歲月。開辟一批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中小學校生每學期開展一次“紅色尋蹤”研學之旅。編印宜春紅色讀本,講述宜春紅色故事,持續培養紅領巾講解員,讓紅色基因代代傳承。開展“百年黨史專題”社教活動,講述宜春黨史典型事跡和代表人物故事。(牽頭單位:市委黨校、市教體局,責任單位:市社聯、市文廣新旅局、市史志辦)
10、全方位宣傳紅色文化資源。結合開展建黨100周年獻禮活動,整合各類媒體資源強化紅色文化資源立體化宣傳。開辟紅色文化宣傳欄目,辦好紅色旅游博覽會,編排一批紅色舞臺作品,編印出版《宜春紅印—宜春紅色標語圖文匯攬》。重視新技術、新媒體運用,利用微信、抖音等新媒體手段,制作“百處紅色遺址述說百年黨史故事”百集微視頻,增加紅色文化宣傳的現代化、個性化、趣味性、互動性,將新媒體打造成為紅色文化宣傳的前沿陣地。(牽頭單位:市委宣傳部,責任單位:市文廣新旅局、市文聯)
11、鼓勵成立宜春紅色文化研究會。擴大紅色文化研究的社會參與度,營造紅色文化研究氛圍,夯實紅色文化研究的群眾基礎。依托高等院校和各級職能部門,采取民辦公助模式,組建有專家、學者、志愿者、親歷者、見證者等群體參與的宜春紅色文化研究會,以深入調查研究、親身(見證)講述、公益傳播宣傳等形式對宜春紅色文化的開展挖掘整理提煉,建立“紅色文化記憶”專題資料庫,提升宜春紅色文化的知名度、影響力和傳播面。(牽頭單位:市史志辦,責任單位:市文廣新旅局、市社聯、宜春學院、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宜春歷史文化研究會)
五、保障措施
12、成立協調小組。成立宜春市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工作協調小組,統籌全市紅色資源保護開發利用工作。由市委宣傳部牽頭,市文廣新旅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教體局、市自然資源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史志辦、市文聯、市社聯、市委黨校、市檔案館等單位為成員,定期召開協調會議,形成工作合力。注重紅色資源保護利用與全市國土空間規劃、宜春市“十四五”規劃銜接,全市一盤棋推進紅色資源保護利用。(牽頭單位:市委宣傳部,責任單位:市直有關單位)
13、強化保護責任落實。嚴格落實紅色革命文物屬地政府主體責任,部門監管責任,使用人(產權人)直接責任。將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工作列入精神文明創建考核評價體系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考核重要內容。對保護不力、管理不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的單位予以通報。(牽頭單位:市委宣傳部,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相關單位)
14、統籌落實經費。各級政府要將紅色文化資源保護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切實保障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工作經費。積極爭取中央資金、省級專項資金,加強與商業銀行、信貸機構合作,擴大社會融資渠道,鼓勵社會資本進入紅色文化資源保護開發利用。(牽頭單位:市財政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15、加大引智與育才力度。積極吸收借鑒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成功模式和經驗做法,聘請知名專家學者、創意策劃團隊不定期來宜開展講學,為宜春紅色旅游問診開方。開展紅色旅游專業人才定期培訓,培養一批紅色文化旅游講解員,組織全市紅色旅游資源推廣項目策劃大賽,表彰一批在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和利用工作中成績突出者。(牽頭單位:市委宣傳部,責任單位:市文廣新旅局)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