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亚洲电影+有码+中文字幕,欧美精品在线观看中文字幕,手机毛片免费看

您當前所在位置: 首頁>政府信息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執行公開>發展規劃>規劃總結

2019年宜春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游工作要點

訪問量:

關聯稿件: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是建設區域中心城市的攻堅之年,也是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開局之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委宣傳部、省文旅廳、省廣電局的部署要求,今年全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游系統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機構改革為契機,自覺擔負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聚焦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不斷提高藝術創作質量,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統籌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加強黨的建設,落實意識形態工作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建強文廣新旅隊伍,以優異成績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一、抓好文藝精品創作生產

  1.實施文藝精品工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提高質量作為文藝作品的生命線,緊緊圍繞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黨100周年等重要時間節點,抓好現實題材、愛國主義、革命題材和地方特色題材作品的創作生產,推出一批藝術精品。重點打造《月照山鄉》《幸福食堂》等劇目,參加第七屆江西藝術節、第十六屆中國戲劇節展演,沖刺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全國、全省大獎。組織美術、音樂、舞蹈、電視劇、紀錄片、動畫片、廣播劇、公益廣告及網絡等重大主題精品創作,推出一批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優秀作品。積極組織優秀作品申報國家藝術基金、國家舞臺藝術扶持工程、江西藝術基金。

  2.開展主題藝術活動。精心組織優秀作品參演第七屆藝術節、第十一屆江西玉茗花戲劇節、第十屆江西音樂舞蹈藝術節、湯顯祖戲劇節、江西省優秀劇目巡演、江西省優秀青年戲曲演奏員展演等。積極組織參加全國第十三屆美展、第六屆全國畫院美展活動和江西省美術作品展覽。組織開展以“禮贊祖國”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為主題的歌詠比賽、文藝晚會、群眾廣場舞展演、圖片展等各類文藝活動。協助市政府辦好第十三屆月亮文化旅游節,提升宜春月亮文化品牌。繼續深入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推出一批文藝活動品牌。積極參加國家、省里組織的各種對外文化旅游交流活動,擴大宜春文化旅游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二、推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1.加快基層服務設施建設。貫徹落實《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細則》和《進一步加強宜春中心城區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活動室)建設方案》,在宜春中心城區建成露天百姓大舞臺,推進袁州區圖書館、文化館和奉新圖書館建設。推進城區24小時智慧書屋、自助書屋、社區書吧、校園書吧及社區閱報欄、電子閱報屏建設。在全市新建改建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418個,具體任務為袁州48個、樟樹38個、豐城115個、靖安19個、奉新35個、高安64個、上高38個、宜豐18個、銅鼓16個、經開區1個、宜陽新區7個、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19個,實現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特別是在中心城區重點打造珠泉街道一機社區、湛郎街道湛郎橋社區、宜興社區、大唐社區、先鋒社區等示范性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推進旅游公路和4A級以上景區的一路、三道、一平臺基本配套建設(景區公路、棧道、索道、游步道、觀景平臺)。繼續推進旅游廁所革命,在全市新改建旅游廁所75座。

  2.推動全市應急廣播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基層應急廣播體系建設,為公眾提供突發事件應急廣播服務,積極參與、主動服務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袁州區、豐城市兩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縣(市、區)基本完成建設任務,其它縣(市、區)至少完成30%的鄉(鎮)、行政村應急廣播系統建設,形成市、縣、鄉鎮、村應急廣播平臺。

  3.開展惠民服務活動。開展以“祖國頌”為主題的“百姓大舞臺”群眾文化公益展演、“紅色文藝輕騎兵”下基層、美術展覽、全民閱讀和“全民藝術普及”免費培訓等系列活動,全市免費送戲下鄉1600場、農村電影免費放映32166場,打造一批既有宜春特色、又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群眾文化活動品牌,進一步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組織申報“贛鄱群星獎”和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群星獎”。

  4.優化公共服務效能。加快智慧文化旅游云服務平臺和旅游監管服務平臺建設,推進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數字化服務建設。進一步提升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等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水平,努力打造主城區和中心鎮15分鐘、一般村鎮20分鐘的“公共文化服務圈”。深入推進全市文化館、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公共文化機構法人治理結構改革試點工作。穩步推進全市鄉鎮綜合文化站專項治理。積極配合做好第五次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工作。進一步統籌整合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農家書屋、應急廣播平等文化資源,探索公共服務新思路、新途徑,提高服務的豐富性、便利性。統籌有線、無線、衛星三種方式,增強廣播電視覆蓋能力,繼續推進數字廣播電視覆蓋和入戶接收。繼續推進廣播電視無線發射臺站基礎設施建設,保障安全、優質播出。加強文化和旅游志愿者隊伍建設。

  三、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

  1.實施袁州古城文化復興工程。配合建設王子巷—大坪巷和沙子巷—五眼井歷史文化街區,打造靈泉池和孔廟文化景區,完成袁州會議舊址的陳列布展工作,把袁州古城歷史文化保護好、恢復好、利用好。

  2.抓好文物保護項目。高標準推進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吳城遺址建設,開展國字山古墓考古發掘工作,繼續做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對國家文物保護單位、省文物保護單位、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本體進行維修。組織申報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做好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劃定工作,對各級文物保護單位進行核實并建立檔案。抓好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工作。加強對可移動文物修復保護項目監管。

  3.守住文物安全底線。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全面排查和徹底整治文物安全隱患,堵塞安全監管漏洞,強化文物安全措施,做好消防、防雷和安防項目的實施工作,確保全市文物、博物館單位的安全穩定。加大打擊文物犯罪力度,堅決維護全市文物安全。

  4.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辦好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展示活動宜春專場,在萬載縣開展江西省首屆儺文化發展展示和研討活動。組織參加江西非遺博覽會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江西民俗風情旅游展示活動。組織申報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支持中藥材炮制、夏布織造技藝、宜春版畫、脫胎漆器等項目爭創國家、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做好第六批市級非遺項目名錄和傳承人的宣傳保護傳承工作。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宣傳,采用多種形式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進社區、進校園、進景區、進鄉村、進家庭等活動。鼓勵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非遺小鎮、非遺旅游景區,推動非遺與旅游、鄉村振興等融合發展。進一步做好非遺保護工作者培訓和傳承人群培養考核工作。加強宜春歷史文化研究,編印《宜春考古發現》,推進宜春版畫振興發展,編印《宜春版畫史》。

  四、促進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

  1.全力辦好全省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和全市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大會。緊緊圍繞“推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努力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主題,按照“精致、精細、精心、精彩”的原則,舉辦好全省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在萬載、銅鼓舉辦全市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大會,促進文化旅游產業提質增效。

  2.優化產業發展環境。貫徹落實市委辦、市政府辦下發的《關于加大文化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推動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吸引更多資本參與文化產業發展。大力引進、扶持、培育骨干文化企業,做大做強現有上市企業,幫助條件成熟企業申報國家級、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推動高安巴夫洛景區創建省級旅游度假區和明月山古井泉街創建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爭取出臺旅游團隊地接獎勵政策,鼓勵旅行社組織更多游客來宜春。加大文化和旅游招商引資力度,對文化旅游、生態旅游、養生度假等項目進行包裝推介,吸引有實力、有競爭力的項目落戶運營,力爭各縣市區至少完成1個億元以上旅游項目招商任務。加快宜春國際兒童動漫小鎮項目建設,打造宜春文旅融合新地標。

  3.促進文旅新業態發展。按照“宜融則融、能融盡融”的原則,推動文化旅游與其他相關產業融合,引導各類旅游業態持續發展。大力發展文化旅游、鄉村旅游、工業旅游、農業旅游、康養旅游、研學旅游等新業態,優化旅游產品供給質量,推出一批多樣化融合發展項目。組織企業參加江西省文化和旅游產業金杜鵑獎和第二屆江西旅游消費節活動。

  4.創建文化旅游品牌。以承辦全省旅游產業發展大會為契機,以品牌創建為抓手,力爭全年創建10個以上國家4A級旅游景區,1個省5A級鄉村旅游點,3個省4A級鄉村旅游點,1個省級旅游風情小鎮。填補袁州區、豐城市4A級旅游景區空白。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推動歷史文化遺址、文化場館評定A級旅游景區,深挖旅游景點景區的文化內涵,探索形象直觀的表現形式。推進萬載田下古城、宜豐天寶古城等項目建設,支持靖安、銅鼓、宜豐全域旅游開發。

  5.加強對外交流合作和宣傳推廣。整合文化和旅游“走出去”資源,拓寬渠道,支持文化旅游企業“走出去”,積極參與國家、省組織的對外交流活動。組織本地企業參加深圳文博會等各類博覽會和推介活動,提高我市文化旅游企業的知名度和競爭力。加大旅游推介力度,塑造宜春旅游形象,在南昌昌北機場、南昌西站、地鐵站、出租車和八一廣場等重點交通樞紐和人流密集區域投入廣告擴大宜春旅游宣傳;在明月山機場航線城市和境外舉辦多場旅游推介會,組織參加各類旅游博覽會、商品展銷會和“江西風景獨好”推介會。

  五、提升新聞媒體管理效能

  1.把牢宣傳輿論導向。指導全市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媒體開展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等重要活動的宣傳報道工作,把牢廣播電視宣傳導向。持續在全市開展“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專項行動,確保廣播電視宣傳輿論導向不出偏差。組織2018年度宜春廣播電視獎評選,推薦優秀作品參評江西廣播電視獎、江西新聞獎評選,促進廣播電視新聞節目質量提升。召開2019年度全市廣播電視宣傳管理工作會,總結部署創優工作,推廣創優成果。

  2.加強新聞媒體機構管理。全市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嚴格執行播前三審、重播重審、頻道節目備案、重要時段重要節目主要負責同志審查簽字等制度,嚴明新聞宣傳紀律,確保廣播電視安全播出。嚴格頻道頻率管理,加大對擅自開辦頻率、擅自更改頻道頻率呼號定位的監管力度。加大對網上有害視聽節目和非法傳播行為的打擊力度。加強對新聞單位、記者的監管,嚴格新聞報刊審核審查,嚴把播出、出版關。

  六、深化文化旅游機構改革

  1.穩妥推進機構改革。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完成機構改革任務,制定好落實好“三定”規定,整合人員、職能,積極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推進全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深化文化和旅游“放管服”改革。

  2.加強市場執法監管。開展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文化市場保障、未成年人保護行動和旅游演藝市場、互聯網文化市場專項整治。重點開展“掃黃打非”、打擊非法衛星地面接收設施和非法電視網絡接收設備、違規虛假廣告等專項整治。打擊“黑廣播”工作,整頓規范廣播電視無線電秩序。推進文化市場綜合執法規范化建設,進一步加強市場日常監管,加強對版權、文物、非遺保護、電影等方面的執法,加大對旅游市場“不合理低價”、虛假廣告、價格欺詐、強迫消費和非法經營旅行社業務等違規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規范旅游企業經營行為,維護旅游者的合法權益,促進文化旅游市場健康發展。

  七、推動全面從嚴治黨走向縱深

  1.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堅持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把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落實管黨治黨責任。持續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努力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持之以恒加強作風建設,進一步糾正“四風”特別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組織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入學習黨章黨規,引導黨員加強黨性鍛煉,提高政治覺悟和政治能力。落實《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

  2.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強化抓好意識形態工作的履職自覺,把握意識形態工作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把黨管意識形態的要求落實到意識形態陣地建設、文藝創作、文化活動內容、新聞出版、市場管理等各個方面,管好各類陣地,嚴格產品、項目、活動把關,進一步梳理文化和旅游等重點陣地的意識形態風險點。加強“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的推廣使用。將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落實情況納入年終考核內容,作為領導班子和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據。

  3.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把黨風廉政建設與業務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主要負責人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管好班子、帶好隊伍、廉潔自律,班子成員認真履行“一崗雙責”職責。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認真抓好廉政教育,筑牢廉潔自律防線。抓好巡察意見整改,對市委巡察組反饋的問題,制定巡察整改工作方案,確保巡察整改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條條見成效。堅持舉一反三,推進標本兼治,研究制定和修訂完善各項規章制定,努力形成一批制度成果。

  4.全面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以機構改革為契機,加大干部輪崗交流力度,加強年輕干部培養使用,讓更多的年輕干部得到重用、發揮骨干作用。結合“五型”機關創建,著力打造忠誠干凈、擔當實干、銳意創新、團結協作的干部隊伍。大力培養文化旅游人才,重點培養一批青年人才,積極參加國家、省級組織的各類人才培訓,提升文廣新旅系統干部隊伍素質。

附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返回頂部關閉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