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及起草過程
為進一步促進文化和旅游強市建設,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根據市政府辦《宜春市“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方案》(宜府辦發〔2019〕18號)要求,依據《旅游規劃通則》,2020年5月,經過招投標,北京巔峰智業旅游文化創意公司中標編制《宜春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北京巔峰智業在做好基礎調查、信息搜集等工作基礎上,加強與省文化旅游規劃、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以及國土空間、公路交通等專項規劃的銜接,2020年10月30日完成《規劃》(初稿)。2020年11月至2021年2月,《規劃》(初稿)先后發至各縣市區、三區以及市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開展意見建議征集。根據收集到的意見建議,修改完善形成《規劃》(征求意見稿)。3月22日,召開專家意見征求會,在采納專家組意見后形成《規劃》(征求意見稿)。
二、制定依據
1.《旅游規劃通則》;
2.市政府辦《宜春市“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方案》(宜府辦發〔2019〕18號);
3.市發改委《關于市“十四五”專項規劃編制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宜市發改綜〔2020〕1號)。
三、主要內容
《規劃》(征求意見稿)主要內容如下:
(一)關于發展定位。《規劃》展望2035年遠景目標,明確“十四五”時期發展定位:提出加快建設湘鄂贛邊區域文化中心,力爭打造江西省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樣板區,最終成為國際知名、全國一流的康養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和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游休閑城市。
(二)關于發展目標。《規劃》提出:一是加快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新時代藝術創作體系建立健全,年均1-2個精品劇目入選國家、省藝術基金資助項目;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體系基本形成,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增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新增20處;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實現全市公共圖書館、文化館達到國家二級館以上標準,創建國家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二是推動文化和旅游業深度融合發展。新增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1家、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3家、省級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3家,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營業收入年均15%增長,2025年文化產業目標值210.25億元。新增國家5A級旅游景區1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1家、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1家、旅游強縣2家、5A旅行社1家,實現旅游接待人數和旅游綜合收入年均增長12%和15%以上,2025年旅游接待人次目標值1.5億人次,旅游綜合收入目標值1600億元。
(三)關于發展布局。《規劃》明確“十四五”時期發展布局:構建“一核引領、三極拉動、四帶串聯”的發展新格局,實現重點突破,示范帶動,均衡發展。(一核:宜春中心城及明月山文化旅游核。三極:靖安全域旅游示范區、銅鼓文旅融合度假示范區、樟樹康旅融合示范區。四帶:北部九嶺生態休閑度假示范帶,中部城鄉文旅產業融合示范帶,東部環南昌文化旅游帶,西部銅萬宜文化旅游帶)。
(四)關于宣傳口號。《規劃》推出“宜春,一個把心留下的地方”口號。同時推出7個備選口號:“一年四季在宜春”“宜春,心靈安放之地”“宜春,不止春天等你”“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游”“江南佳麗地,宜春多勝游”“宜常來、春常在”“明月清風,康養宜春”。
(五)關于主要任務。《規劃》明確“十四五”時期重點實施以下任務:一是繁榮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打造湘鄂贛邊文化中心。包括實施社會文明促進和提升工程、構建新時代藝術創作體系、建設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系、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統籌出版廣電事業發展。二是完善現代旅游業體系,打造康養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包括打造五類精品工程、培育五大產品體系、創新文旅融合業態、升級旅游要素供給、完善旅游服務配套。三是挖掘文化底蘊,創建國家旅游休閑城市。包括講好宜春故事、激活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打造美好生活休閑樣板、推進“文旅+”融合工程。四是推進文旅服務數字化升級,樹立智慧化發展標桿。包括完善文化和旅游智慧化服務體系、推進文化和旅游科技創新試點示范。五是建設對外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廣體系。包括加強對外交流與營銷推廣、加強旅游市場營銷推廣。六是完善現代文化和旅游市場體系。包括培育各類市場主體、構建新型監管機制、加強行業管理和服務、深化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
附件: